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淮安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积极选派农技人员参加省区市技术培训。淮安区先后选派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参加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农牧学院、江苏省畜牧总站、淮阴

3.积极选派农技人员参加省区市技术培训。淮安区先后选派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参加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农牧学院、江苏省畜牧总站、淮阴工学院、淮安区农广校等单位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接受培训的技术人员达131人次。

七、量化指标,强化入户指导和督查

1.量化任务指标。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按要求完成实施内容,淮安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分别对专家组成员和责任农技员进行具体任务明确,并对其任务指标进行量化,便于掌握、考核。

(1)专家组成员:入户指导和督查40天次,上报“我的日志”24条、“我的问答”2条以上,发布技术指导信息5 条,完成“农技耘”APP(中国农技推广APP)个人积分900分,并负责对所分包镇(街道、场)的责任农技员进行考核。

(2)责任农技员:入户指导100天次以上且每户达10天次,上报“我的日志”24条、“我的问答”2条以上;建立示范户技术指导群,并在群中发布技术指导信息5条;个人“农技耘”APP积分达900分,举办示范户培训2期、观摩1期,完成门牌上墙、资料送达、协议签订、物化补贴发放、《责任农技员手册》填写等工作,并指导示范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

2.强化入户指导。注重“三包三对接”,健全入户指导和督查网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专家组成员包镇(街道、场),实现专家组与责任农技员对接;责任农技员包村到户,实现责任农技员与示范户对接;示范户包周边辐射户,实现示范户与辐射户对接。并通过区级建立包括专家组成员和责任农技员在内的工作微信群,镇(街道、场)建立畜禽示范户技术交流微信群,示范户建立辐射户群。共同形成科技入户指导和推广的网络,再通过淮安区对责任农技员培训、指导员对示范户培训、示范户对辐射户示范引领带动“两培一带”以及发放技术资料,切实做到对养殖户进行零距离技术指导和服务,减少了养殖的盲目性,解决了有疑难无处寻的难题。

3.深化项目督查。专家组成员对包干镇(街道、场)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开展督查,重点督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八、严格考核,成效显著

1.统一时间。统一以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项目实施时间段内完成的任务作为考核依据,超出该时间段完成的任务一律不算。

2.统一标准。为加强考核,淮安区制定了《2019年淮安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考核办法(畜牧)》,并依照此办法,编制了“2019年淮安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畜牧责任农技员考核表”“2019年淮安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畜牧专家考核表”。同时,明确入户指导、日志上报、提问解答、学习积分、“农技耘”APP注册等以个人“农技耘”APP截图为准,微信群发布指导信息也以手机截图为准,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以图片、签到簿为准,物化补贴发放以发放签字表为准,做到标准统一、可操作性强。

3.成效显著。项目实施结束后,经考核成效显著,达到了技术指导入户、技术培训入户、信息服务入户、物化补贴入户、手册填写到户等要求,并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具体成效如下。

(1)镇(街道、场)畜牧兽医服务站建设逐步规范化。各镇(街道、场)畜牧兽医服务站配备了必要的业务用房和恒温箱、冷藏柜、冰柜、离心机、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且各畜牧兽医站门前都悬挂张贴“中国农技推广”“江苏农技推广”标识,所有责任农技员的名片、胸牌、工作包、技术培训教材及《科技示范户手册》《责任农技员手册》都印有“中国农技推广”“江苏农技推广”标识。淮安区畜牧兽医人员共有编制99个,现有在编人员62人,2020年已获批招录29人,在编基层农技(畜牧兽医)人员数将占核定编制总数91.9%,超出不低于90%的指标。

(2)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培育畜禽科技示范户450户,推广“苏淮猪”等主导品种4个、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技术等主推技术6项。责任农技员人均入户指导达126.41天次,专家人均入户指导和督查达41.89天次,示范户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都达到98%。

(3)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37名责任农技员和9名专家成员使用“农技耘”APP达100%,人均积分分别为4362分、8647分;责任农技员和专家使用“农技耘”APP并报送有效日志(农情)人均分别为30.59条和28.67条,提出“我的问题”人均分别为3.86条和2.67条。按时完成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在线填报,建立“农技耘”APP地方频道。

文章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网址: http://www.cmsykx.cn/qikandaodu/2021/0708/918.html

上一篇:无抗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基层畜牧管理体制思考与分析